妊娠嘔吐又稱惡阻,是指妊娠初期出現的惡心、嘔吐,頭暈厭食,甚或食入即出者。妊娠惡阻則是指婦女懷孕以后,1-3個月期間,出現惡心、嘔吐、眩暈、胸悶,甚至惡聞食味,或食入即吐等病癥而言。那么具體病癥有哪些呢?我們看看下面的解釋。
孕婦在早孕時出現頭暈、倦怠、擇食、食欲不振、輕度惡心嘔吐等病癥,稱早孕反應。早孕反應一般對生活與工作影響不大,不需特殊治療,多在妊娠12周前后自然消失。少數孕婦早孕反應嚴重,惡心嘔吐頻繁,不能進食,影響身體健康,甚至要挾孕婦生命時,稱妊娠劇吐。其臨床表現差異很大,絕大多數病患經治療后痊愈,極個別病患可因劇吐而死于某些并發癥,如酸中毒、肝功能衰竭等。
妊娠6周左右出現劇烈惡心嘔吐,甚則滴水不進,嘔吐物為膽汁、清水或夾血絲。日久則出現脫水及代謝性酸中毒,表現為消瘦,體重下降,口唇燥裂,眼窩凹陷,皮膚失去彈性,尿量減少,呼吸深快,有醋酮味。嚴重者脈搏增快,體溫升高,血壓下降。當肝腎功能遭到影響時,可出現黃疽和蛋白尿。甚則眼底出血,病人意識模糊或呈昏睡狀態。
妊娠劇吐歸于中醫學“惡阻”范疇。古代醫籍中有關該病的記載*早見于漢代,《金匱要略》中即有用桂枝湯治療該病的記載。隋代巢元方《諸病源候論》中據其臨床表現始創“惡阻候”,“惡阻”一名從此沿用至今。
若僅見懷孕后惡心、嗜酸、擇食或晨間偶有嘔吐痰涎等,這是妊娠初期常有的反應,屬正常情況,一般3月后可自行消失。